当前位置>网络普法
安全第一课 不法分子利用开学季,通常以家长群为目标,通过伪基站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网页链接,诱骗家长打开网络链接,实现木马程序的自动安装,盗取事主的个人信息,进而对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实施诈骗。 常见7类短信诈骗:交费用、查看课程表、查看致家长的一封信、核对家庭资料、查看考试成绩、查看孩子体检结果、学费减免。 安全第二课 青少年不要随意连接不明来历的WIFI,不要随意点击别人发来的链接、不要随意安装不明来历的软件、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 安全第三课 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学生,警惕其在各类网络社交活动(网络交友、网络游戏)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网络欺凌、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 有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猎奇心理强、逆反情绪重以及法制观念淡薄等特点,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聊天和购买网游装备兴趣浓厚的行为习惯,以看似正常的APP或网站为入口,诱惑和欺骗孩子去体验、下载甚至亲身参与。 家长和老师们要教育孩子,如果在网络上看到不文明的信息、图片、视频等等,要及时告诉家长,克制自己的猎奇心理。 如果在网络游戏中看到暴力血腥、色情等内容,或者是在玩游戏过程中有暴力血腥的任务环节,不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采用向网站投诉、登录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举报等方法,让孩子远离有害信息的侵扰。 安全第四课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骗子们往往会精准地进行因人施骗。 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多学习各种设备、软件的操作,通过“上网管理”功能模块来给孩子的网络环境设置白名单,控制实际用网时间等。 家长还应多与孩子一起学习、提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技术,日常多指导孩子用网时如何规避网络危险,提高陪伴质量,灌输防骗意识,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安全上网”。 网络安全要从小抓起 父母是孩子们的坚固后盾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上网问题 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让大人来处理 一起维护青少年的网络清朗空间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